2008年5月19日星期一

[转贴] 绛雪吹的是萧还是笛子

另外,据我所观察,可以确定以下两个事实: 1:罗玄教小小凤吹的的确是笛子. 2:绛雪手中所拿的至少是箫,另一个可能是:箫与笛的结合体. 原因如下: 对1:原因是,罗玄所吹的曲子名为<三五七>,这首曲子,音乐一直是欢快,活 泼的,不适合用箫来演奏,而适合用笛子来表达活泼欢快的音乐意象.更重 要得是曲子开头,也就是罗玄叫小凤所吹的那段是音量很高的高音,这点只 有笛子才能吹出高音,箫只能吹低音,吹箫,越用力,反而吹不响. 对2:原因是,据绛雪所吹的曲子来看,声音低沉,幽怨,如泣如诉.一般来说 是适合箫与低音曲笛演奏的.但剧中曾出现了一幕,具体是哪一集出现的望 了,那一幕中,绛雪手中所拿的绿色箫(笛)在一个瞬间让我看到,其一头居 然是封闭了的,而且封闭处的中间开了一个小孔,从构造上说是确定此物可 以当箫无疑.因为 箫的吹口的制法,就是把制箫所用的竹子在某个天然的 竹节处斩断,但是不要让竹子中的横隔节破裂,然后在该节的圆心钻一小圆 孔,以为吹孔.至于绛雪横着拿箫吹,只能说是编剧只是让她作个样子,达到 剧情要求就是了,没必要她一定得会吹.而且因为箫是竖着吹的,我认为女 孩子竖着吹箫,很不雅观,一己之见,请勿见怪^_^ 另一个可能,此物为箫笛 的结合体,因为把箫笛吹口小孔堵上之后,在竹子管壁上开一孔可作吹口, 开另一孔可贴笛膜,加上箫本身所具有的六孔,正好是一六孔笛.当箫吹时, 只需把吹孔和膜孔用硬质塑料或者别的什么东西塞紧,大小要合适,有条件 最好用宽度能盖住孔的材料制成圆环,把吹孔箍住.如果阁下不介意就地取 材,把你的金戒指摘下来用的话,当然也就不必为用什么材料作箍子而烦恼 了. ^_^开个玩笑所谓用硬质的,是相对于笛膜的轻软来说的,太软了,膜孔 和吹孔处的材料会受到鼓动而发出声音,就相当于有两个膜孔了,可能吹出 来的声音既不是笛声,也不是箫声,或者根本吹不响.当然,也不能塞的太进 去了,否则影响竹子内壁的空气流动和震动,就会出现声音晦涩,岔气,音忽 高忽低,吹不响等.话又说回来,既然是笛箫两便,必然少不了笛子吹孔一端 内壁的一段软木,如果要当箫用,要想吹口处的气流通过软木,必须把软木 钻穿开一孔,而且大小应该和吹口处的小孔一般大,这样的话,气流要先通 过窄窄而又长(一般笛子软木大概有6-10cm)的软木,继而要鼓动空气震动 发声的话,总觉得有点太为难气流了,似乎有点“强弩之末,势不能穿鲁缟 者也”的味道.如果软木开孔太大,大到和笛子内壁差不多大,就等同于没 有软木,当笛子吹的时候,必然空气会有一部分浪费掉地流到吹孔这边,而 没有起到鼓动音孔那边发声的作用,这样一来,也是很难吹响吹长笛声.(这 个也就是笛子为什么要在吹孔处置一软木挡住气流,让气流只能流向音孔 的原因.) 看来这个度很难掌握. 话再说回来,照以上材料看来,也许真有 横着吹的箫也不一定.不过,横吹笛子竖吹箫,这是音乐界的常识,民间也是 这样流传的,我自己也一直这么认为,或有它论,没有确凿的证据之前,姑且 放过不提.









我还没听说过横吹的箫呢,也许是我少见多怪.不过以下资料,请君参考 现代笛箫的区别,在于笛子横吹有膜孔,箫竖吹没有膜孔,但有后音孔.箫亦称"篴","箎","籥"等等.有的音乐词曲是这样说明的:古代乐器,竹子制作,上有音孔象笛子.没有说明是横吹还是竖吹.现在也有短的竖笛,不贴膜,音色在笛箫之间,更接近笛子.那么,在远古时代,不贴膜的横吹乐器与竖吹乐器各方面区别不大,音色更接近箫.关于箫与笛的起源,说法不一,据<<周礼>>记载,周代的雅乐中已用到"篴".与笛同音同义.但篴为竖吹,并非横吹之笛.另相传此种乐器原出于羌中,汉代称"篴".最初为四个指孔.西汉京房加1孔,成为5孔,晋代的篴已有6个指孔,与现代的箫相似.随着考古专家的发掘,湖北随州出土两支春秋战国时期的横吹.开6孔,形制与竹笛类似,只是一端封闭.魏晋时,已做为乐队中的主奏乐器.唐时,出现了前6孔,旁1孔加竹膜的笛子,称七星笛(<<乐书>>).到了元代的龙笛,已与今天的6孔竹笛完全一致.至此.笛与箫的概念已基本澄清:横吹为笛,竖吹为箫. 那么,究竟那种乐器最先为人们所创造,所使用呢?从人体身体结构来看,竖吹更符合人体正常的动作状态,而横吹则需要一支胳膊向旁边,而另一支胳膊则需要超过前胸到身体另一侧.所以应该竖吹在前,横吹在后.但由于横吹音量大.传得远,加上膜以后音色清脆,明亮,表现力强,吹笛子的人逐渐多了起来.箫的音量较小,音色柔和,甘美而幽雅,适于独奏和重奏.奏音量小是由于箫本身结构所致.箫的吹孔很小,且依管壁厚度向内倾斜,这样吹奏时气流一大反而吹不响了.箫适于演奏低沉委婉的曲调,寄托宁静悠远的遐思,表现细腻丰富的情感.幽静典雅,回味无穷,知音难遇,陶醉其中.对我们当今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来说,它无疑能使诸君领略到质朴的美,返璞归真,松弛崩紧的神经,追求情绪中的安宁,使思维意识随之升华,得到美的享受. 摘自《中国箫》














没有评论: